Cultural Visit to Xian, Yanan and Beijing
To celebrate the 17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Hong Kong SAR an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s to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abou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itiative organised a cultural visit to the ancient capital Xian, the base of revolution Yanan and the capital city Beijing from 26 June to 2 July, 2014.
The tour included 24 students, 7 teachers and advisors, 1 co-ordinator and 1 medical volunteer. Participating students included two representatives from Hong Kong University, one from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rest were from three Hong Kong secondary schools. Delia Group of Schools was fortunate to have 8 students successfully recruited by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itiative to join the tour. They were Pun Ka Wing and Lam Yifong from Hip Wo Branch, Liu Xiaohui and Cai Shaofen from Yuet Wah Branch, Kornkamol Sin Yee and Zheng Xiyue from Matteo Ricci Branch, Su Zichang and Ao Lu from Glee Path Branch.
During the seven-day trip, the students learnt a lot and had the chance to meet senior officials from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the meetings, students learnt much abou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 debriefing session was held on 19 July, 2014 for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feedback of the tour.
Our students' statement:
Su Zichang (Glee Path)
千里搭長棚,天下沒有一個不散的筵席,屈指一算,離文化交流的日子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了,在6月26號至7月2號中,我踏上了西安,延安和北京的文化交流之旅,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踏過奔騰的黃河長江,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親愛的家鄉----中國。
這七天的交流中,雖然已經結束了,過程所經歷過的事物,現在我還歷歷在目,很多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今天我走到了共产黨的革命聖地----延安,跳出課堂,親身了解毛澤東,張學良等領導人的故居,毛澤東他為人簡樸,以身作則,不得不讓我們敬佩,張學良的兵諫,有勇有謀,為中國揭開一個新的局面。
西安兵馬俑的雄偉壯觀,讓我敬佩秦始皇作為統治者應有的霸氣,黃河壺口瀑布的水流波濤洶湧猶如萬馬在仙境奔騰一般,但是堅硬的岩石與水流摩擦卻顯得柔弱無比,最終還是抵不過時間的變遷,慢慢的消失了,讓我想起珍惜。那鮮艳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那一刻讓我想感受到1949年中國成立人們的那種熱血沸騰,流下自豪的眼淚的心情。
這些只是我看到和感受到的,當然還有一些別人做不到,看不到、感受不到、學不到的事情,例子有很多:進入人民大會堂見國家副主席,和他握手,和一千多個香港學校在大會堂里一起照相,進入人大常委會,政協委員會,駐北京辦事處和國家領導人見面,談話。其中傳莹她是一位出色的中國外交官,而我最深刻的當然是有幸能問她問題,她的回答讓我深深的牢記在心中,作為我人生的奮鬥甚礎。
另外,還有我們隨團的顧問和團長,在這里要特別的感謝他們, 在他們的領導下,讓我獲益良多,最深刻的有「少說多做」「做事要多思考」「明白自己的需要才能為社會作出貢獻」等金句。還有他們還會用自身的經歷作例子,讓我們領悟人生的方向,為我的人生目標提出建議,甚至關心我的學業,顧問團的存在,為今次的交流團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這是一次寶貴的文化交流,每當我靜下來時,回憶起中國,我們的母親,讓我的人生獲益良多,謝謝您。
Ao Lu (Glee Path)
不知不覺間,長達七日的交流團計畫已一晃而過。自踏入深圳機場的那一刻開始,每一分、每一秒,我都如乾枯的海綿般吸取五花八門的知識。旅程中的點點滴滴,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歷歷在目。初時,同行三十三人中,我幾乎一人都不認識。雖然如此,我最終還是鼓起勇氣,硬著頭皮走出第一步……。很快,我已逐漸融入交流團這個大家庭中,在這裡,有顧問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有團長們親切的指導,也有同學們的守望相助……。儘管每日的行程都被安排得密密麻麻麻,但這絲毫不減我那如朝陽般的熱情。
是次旅途中,最叫我難忘的莫過於西安的秦始皇陵博物館、延安的壺口瀑布。或許自小對古遺跡特別有興趣,當我聽到要參觀兵馬俑時,心中的興奮感簡直要跳出胸腔了。儘管在腦海中構想過無數次秦始皇陵的磅礴大氣,但當我置身於其中之際,我才曉得自己把秦始皇想的太小氣了。從皇陵的正前方望過去,只見一排排黑壓壓的兵馬俑聳立在四方,猶如一片黑色的海流,使人望而生畏。恐怕香港人中,十之八九都沒去過壺口瀑布吧。這次跟着交流團,我也有幸窺探了一下中國第二大瀑布的豪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估計這是對壺口瀑布最貼切的形容吧。隨著水花在岩石上的激濺,一層層幻影似的水霧徐徐飄向岸邊,此時此景,彷如仙境……。
與此同時,中國的形象改變也使我大吃一驚。印象中的黃泥路已逐漸被水泥路取代,而漫天黃沙的北京也變得格外乾淨……。透過是次交流團,我一方面瞭解到自己於知識層面的匱乏,另一方面也曉得「行萬里路」的重要性。
Pun Ka Wing (Hip Wo)
七天的文化交流眨眼就結束了,然而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要完全認識需要很長時間,這次的歷史文化交流團讓我認識到不少的歷史知識,更是大開眼界。在乘坐著深圳往西安鹹陽機場的飛機上,我對這次的行程充滿著期待和嚮往,回程時,這不僅滿足了我的好奇心與探索慾,還對祖國有了更深的瞭解和感受。
陝西在我印象中是一個落後的城市,但這一行卻改變了我的想法。西安,是中國原始社會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西安的大雁塔與古城牆和現代的建築相互映襯,協調。我知道這古老的城牆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600多年來,這古城牆經歷了多少的戰事紛爭呀!看完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們轉戰『清真回民一條街』,這名字於我來說,既新鮮又不解,為什麼要叫『回民一條街』呢?難道這裡住滿了回民?經過我們的名譽團長——蘇銳鴻先生的詳細講解,我才明白到回族人用自己的宗教形成了高度的凝聚力,在漢人占主流的社會中,頑強地堅持了自己特有的文化生活圈子,這裡是回族穆斯林群眾的聚居區,是伊斯蘭文化的傳承之地。
秦始皇陵博物館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兵馬俑規模規模宏偉,形象逼真,這不禁令我想像到當時秦皇的暴虐,浪費多少的人力物力來替他建墳墓,與現今的墳墓規模根本無法比較。當我們走到在三號坑時,有很多的考古學家在開採,我們有幸看到一個還沒被空氣侵蝕顏色的陶俑。近距離親眼目睹了兵馬俑的發掘,感受到了文化遺產所帶來的神秘。這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雖令我們中國人自豪,令全世界人驚歎,但我又對秦始皇的暴政感憤慨!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也參觀了張學良公館,壺口瀑布,棗園,楊家嶺,革命紀念館,這些景點亦使我對中國歷史有更大的認識,特別是當年的革命之路,若要一一道出感想,恐怕成了萬字文。
除了以上景點外,不得不提的一定是——北京。北京使我這次的交流團變得不一般,且格外珍貴!雖說北京是“霧都”,但我到達後,才發現其實沒有外界說得那樣嚴重。7月1日,是香港回歸17週年,我們有幸參加了7月1日的隆重的升旗儀式,而且參觀到以前只有在電視上才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紫禁城,親眼及近距離的欣賞到古代的建築風格。
最後,讓這旅程變得更有意義的,非參觀人民大會堂及接見國家領導人莫屬。
參觀完升旗後,我們進入人民大會堂參觀,這個中國每年召開人大、政協會議的地方,以前根本不會想到我有一天會進到去參觀。其後,我們更與中國外交官——傅瑩進行了簡短而獲益良多的談話,見識到她的風采,之後參觀人大政協也令我更瞭解到中國政府機構的運作。
這次的交流團與我之前參加的很不同,除了參觀到普通人不能參觀到的人大,政協,接見到的領導人外,隨團的顧問亦分享了他們的人生經歷,解答到我對升學的疑惑,他們的經驗讓我有了更大的目標,瞭解到很多外交的知識。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次交流是我畢生難忘的!!
Lam Yifong (Hip Wo)
參加這次交流團的經歷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因為我不僅開闊了視野,也獲得了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西安,延安和北京都是我從未去過的地方,非常幸運地有機會親身來到這三個地方體驗不用的文化生活。西安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它的歷史悠久,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從陝西歷史博物館,我了解了十三個王朝遺留下多種多樣的歷史文物及其豐富文化內涵。例如陶器,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黑陶,彩陶,青瓷,唐三彩到彩瓷,均能表現當時的生活特徵。西安的建築也是古香古色的,不僅有保留下來的古城牆,大小雁塔,也有仿古的新建築,這些建築更加凸顯出西安的古樸與文明。
作為革命根據地的延安,見證了共產黨的成長。在這裡,我知道革命的成功來之不易,革命先人是挨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累的,他們那種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作為青年的我們,要有自己的理想,並保持一種積極進取的心態,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京是首都,祖國的政治中心。第一次體會到國旗和太陽升起來的感覺,那一刻我覺得很自豪,祖國現今能夠蒸蒸日上的發展。十分有幸自己能參觀人民大會堂,政協辦公地,外交部門,駐京辦等地方,從領導們的講話中,我明白政府對我們的殷勤的希望和肯定,我們要努力奮鬥,不要辜負。
我也從同行的長輩那裡學到了不少知識,比如餐桌禮儀,學習態度等等。一起就餐時,要懂得照顧他人,不能只顧自己埋頭吃飯。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學而不倦,精益求精。
總結而言,我獲得了不少認知及體驗,我將把這些永遠記在腦海裏。
Kornkamol Sin Yee (Matteo Ricci)
我很慶幸可以參加中華歷史文化動力所舉辦的西安、延安、北京交流團,讓我見識到中國歷史的長久,也看到在書本以外的東西,更令我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更深的認識。
我們在西安逗留了兩天,在這兩天的時間裡,我們參觀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博物館和華清池。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秦始皇博物館,秦始皇—第一個在中國完成了統一,他統一的文字使今天的我們可以方便的閱讀來自他那個時代的各種文獻,他統一的度量衡、路軌為經濟一體化掃除了最大的障礙。宏偉壯觀的兵馬俑,充分表現出當時的文明。站在兵馬俑的前面,彷彿看到一隊隊軍隊站在我的正前方,等待著我的指揮。十分佩服當時的技術,把每個俑都刻劃得栩栩如生。這次的交流團,令我感到我國文化歷史的博大精深。在天安門觀看升旗禮是我的第一次,那宏偉的城牆保護了多少生命,不被列強入侵。雖然當時沒有感受到莊嚴或神聖的氣氛,但卻目睹了人民對升旗禮的重視。在新聞報紙上經常看到中國所做的壞事 ,甚至令人民都反抗起來,但事實卻與我所聽聞的不一,很快我便相信我的眼睛。
其實我對我國的近代史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沒有閱讀與近代史相關的書籍,經過這次的交流團後我發現近代史也挺有趣的,使我對近代史的好奇感增加。
最後,我很感謝團中的老師為我們講解許多知識或道理。
Zheng Xiyue (Matteo Ricci)
中國有著悠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短短七天六夜的行程,讓我從古走到今。
從飛機上俯瞰西安,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黃土,為這個神秘的千年古都蒙上了一層黃紗。慢慢地掀開這層紗,會發現西安是個歷史與現代相互融合的城市,在現代急促的發展下,西安仍然保留著各種多不勝數的歷史建築遺跡,中國最完整的城墻、鐘樓、鼓樓和華清池等等。但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不得不提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動用七十萬人所製造的一批批龐大的兵馬俑軍隊,哪怕只是兵馬俑,現場壯觀雄偉的的氣勢也足以讓人折服,亦終於明白為何別人說兵馬俑是千人千面的,我仔細地觀察過每個兵馬俑,他們的神態與動作真的都有所不同,高超的製俑技術讓我仿佛看見了那些古代士兵的真身。除歷史以外,瞭解一個城市少不了的是當地的文化,西安主要有漢族和回族在此生活,而回民小吃一條街正如其名,是回民在那生活和做生意的地方,由街頭走到街尾,可以看到回民別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聽到回民在用回文熱情的吆喝招攬,聞到清真食物誘人的香味,感受到的全是回民濃濃的風土人情。
朝著「中國革命聖地」延安的方向前進,近距離的一覽祖國的美好河山,站在黃河壺口瀑布邊上,看著黃河在遠方彎彎曲曲緩緩的流動著,距離越近河水就越奔騰而來,直到在壺口飛瀉直下,幾十米高度的落差濺起了濃霧般的水花,「黃河之水天上來」此話看來一點也不假,雷鳴般轟隆隆的水聲和萬馬奔騰的氣勢令人震驚。在延安棗園革命舊址,參觀了毛主席和其他偉人們所住過的窯洞,知道他們是在怎樣的環境下生活並取得成功,在革命紀念館,館內展示了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物,圖文並茂的革命歷史讓人更易吸收,工作人員仔細的一一介紹也讓我更加瞭解中國的革命史、近代史。
中國的高鐵在崛起!近年來中國的高鐵技術取得很大的進步,可惜一直沒有機會試乘,這次終於可以親身體驗一番,坐高鐵到首都,到北京後我才真正覺得自己離祖國很近,首都的魅力帶給我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也許是歸屬感吧,這種感覺在觀看升旗儀式的時候更為強烈,為了觀看升旗儀式,前一晚幾乎是不曾入睡,還要在多數人還在熟睡中的時候出發,但當升旗儀式在進行時,絲毫倦意也不曾有過,七月一日,是香港回歸祖國十七年的日子,隨著雄壯的國歌,我緊盯著那抹紅冉冉升起,那被烈士鮮血染紅的五星紅旗啊,心中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此外,我何其幸運的能夠拜訪幾個一般人無法隨便踏足的政府機構,在人民大會堂,有個很特別的經驗,同時和上千人一起合照的陣勢,我從未試過,很榮幸可以成為與國家領導們一起拍照的其中一員,更高興與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先生握了手,有一種小粉絲雀躍的心態。拜訪全國政協、駐京辦事處和外交部,都與重要的領導會面並進行了交談,這又是一般人不會有的機會,在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交流下,我得益不少,領導們都分別解釋了該政府機構負責的工作以及一些國家發展的近況。
難以遺忘的還有與內地大學生的交流,第一次走進內地的大學校園裏,一走便走進了西安西北大學和中國第一學府清華大學。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神奇的一見如故,語言根本不是障礙,大家互相分享彼此生活中有特色和有趣的事情,也瞭解到他們在讀書時學習情況,每晚都會有晚自習,高年級後放假的時間很少,聽起來比大部分的香港學生更加努力用功,看來壓力大動力更大,頓時心裡就在想回港後我也要學習他們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付出更多的努力。畢竟開心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離別時大家都不捨得離開「老朋友們」,但也只能交換彼此的聯絡方式,一起合照留戀。現在看著照片上大家開心爽朗的笑容,還是很懷念那短短的幾個小時……
帶著滿懷興奮期待的心出發,帶著依依惜別的心離開……我很珍惜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給我留下的寶貴經驗,短短七天的行程,即使在每個城市逗留的時間都很短,依然帶給我滿滿的收穫,開闊了我的眼界,讓我更貼近更瞭解自己的祖國,增強了自己的歸屬感。經過這次的行程,日後我會想要更多的回內地旅遊,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從書本上固然可以學到知識,但像這次跳出書本,親自去尋找歷史個人體會會更深刻。一路上與各位同行的同學們互相幫助,由陌生變知己,建立起友誼,與各位嘉賓們聊天,聽他們對同學們將來畢業後人生規劃的建議,從中有很大的收穫。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強則國強」,為了讓我的祖國更強大,我想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將來能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Liu Xiaohui (Yuet Wah)
時間轉瞬即逝,七天的旅程猶如閃電般速度結束了。恍然地,我已坐在家中的電腦前打這篇感想,但是過去七天的林林總總,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
西安,延安,北京,這三個地方對中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次有幸能一同遊走三地,我的心情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西安,一個極具歷史的古城,初到此地,還沒感覺到統一六國的秦始皇的霸氣,酷熱乾燥的天氣就首先襲擊我們了。三天的遊覽,印象最深刻的仍是宏偉壯觀的兵馬俑。在還沒有親身觀看前,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在被眼前龐大的工程驚嚇後,只能像個小粉絲一樣,把眼前的所見一張一張,又一張的用手機拍下,好好地珍藏,深深地把這令人震撼的工程記在腦海裡。看到這裡,我不禁感慨,當時的人民究竟滴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才能築成這偉大的古蹟,當時的帝皇是多麼的殘酷和冷血,讓家裡的男丁離開自己的妻兒,只為他的恣心所慾。人的決定對其其後的行為影響極其深遠,所以說真的要三思而後行。
延安,中國的革命聖地,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終點,是共產黨取得勝利的開端。當我們轉到北京,現場演奏的義勇軍進行曲在我耳邊響起,沒錯,現在是四點四十七分,升旗儀式開始了,我們肅然起敬,懷著激動的心情望向國旗護衛隊和儀仗隊,踏著整齊的步伐,走向旗杆,緩緩升著五星紅旗……望著越升越高的國旗,我不禁在想,中國面對外侵內戰,沒有放棄的念頭,還用毅力捱過了一切,還一躍而就,成為了美國在後的世界大國。信念可以改變一切,只要堅持下去,就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在北京的行程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可得到的卻比什麼都多,可說是終身受益。這七天,我會深深地刻在腦中,成為我人生中一個最難以忘懷的旅程和回憶。
Cai Shaofen (Yuet Wah)
隨著太陽的升起,在6月26日的早晨我們迎著朝陽開始了7天文化長河之旅,我滿懷著期待和一絲緊張,向著旅程的第一站——西安出發。
一直以來,我們都只在書本中或電視上感受中國古時的歷史和發展,而今來到西安這個文明古都,更是讓我們身歷其境的去體驗古時人民的生活。看那如山峰般連綿不絕的城牆,看那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看那氣勢磅礴的黃河流水,更讓我這本來對中國歷史不是很瞭解的人,對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有了更清晰和深刻的認識。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充滿神秘和壯觀的兵馬俑以及中國的母親河。近距離看了兵馬俑後,更讓我不得不佩服古時候人民的智慧,那是的他們沒有先進的科技技術,卻能造出如今也無法探究的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偉大建築。他們使用的色彩,使用的保存方法更是讓如今的科學家也找不出其中的奧秘。我望著兵馬俑時,禁不住為我們秦時的人民讚嘆!轉眼看向那滔滔江水,當黃河之水由天上來,落入那河水中時,浪花向天空如煙花般綻放,又如那霧花般迷離。站在壺口瀑布旁,無論是眼前的黃河水不斷流著,還是耳邊那瀑布拍打兩岸的聲響,都讓我身心震撼,大自然的美和雄偉都無一不透過這壺口瀑布展現給我們看,與它一比,人類是多麽的渺小啊!
在延安的一天中,我們去看了新中國成立的種種事跡。革命家如何為了祖國艱苦奮戰,他們受了多少苦,挨了多少子彈,十裡長征,在這裡打響了戰爭的砲火。我只能對著如今留下的痕跡不禁感嘆,有了那時你們的艱苦,你們的汗水,你們的血肉,才有了我們今時今日的幸福和安康。讓我如何能不為這些辛苦抗戰的英雄敬佩!
最後在北京的這兩天,雖説日程繁忙,但也讓我增長不少見識。人生第一次站上人民大會堂,看見國家領導人,與他們近距離交談,不由得緊張和興奮但也讓我在日後的大場面中懂得如何大方得體。我相信沒有人能有多少次這種經驗,也感謝這次中華歷史文化動力能給我這次機會。
雖然這次的旅程在短短的7天就結束了,我們看見,學習和感受了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也告訴我們,如今我們所學習的,見識的遠遠不夠。祇有勇於冒險,勇於交談,勇於走出自己小小的世界,才能見識外面精彩的大舞臺。